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是怕麻煩別人,認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天塌下來了也要自己扛,一但麻煩別人,自己心里就過意不去,認為自己欠下了人情,以后終歸要還,更會認為被麻煩的那方會嫌棄自己,其實,在心理學上這被認為是圣母型人格。 怕麻煩別人的人,性格一般較為內向,對于別人的決定,自己雖有獨到的見解,但又怕說出來引起別人的不快,從而否定自己,他們對于自己的感受經常選擇性忽視。 此外,這類人的自尊感非常強烈,不想麻煩別人大多是怕自己會被拒絕,被拒絕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因為被拒絕之后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浮現。 害羞、尷尬、慌張甚至是憤怒。雖然不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但大多都是壓抑在心里。 這類人的修復能力極差,不像一般人能自我安慰,自我調節,他們只會一味地把事情壓抑在心里,不想把自己的心聲講與他人聽,害怕自己不被理解,被嘲笑,被說矯情,他們只會把事情往壞處想,在自己的心上筑了道墻,自己出不去,別人進不來,以此來保護自己。 缺陷 圣母型人格大多默默無聞,很少表現自我,自己的真實性情在別人面前很難展現,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看待自己。他們內心非常渴望想與他人保持親密,但又找不到話題,也突破不了心理層面的障礙。 他們有時為了與他人保持友好關系,于是會盲目地幫助別人,也不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辦得到,接受自己本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好意思拒絕,那就成為了真誠而虛假的善意,在別人那里更討不到好處,可能還會造成關系的進一步下跌。過度的順從,更會讓別人覺得你缺少個人特征,是懦弱的表現。 危險性 擁有這種人格的人一般害羞,自卑,沒有自信心,時刻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看的特別重要,缺少自己主觀上對自己的認識。 在面對陌生人時,總想著逃離;當遇到麻煩自己又搞不定時,還是硬抗;當別人詢問需要幫助時,還是斷然轉身,壓抑太久之后,便會爆發出來。還會埋怨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也會遷怒別人,認為自己在遇到麻煩時,他們沒有一顆堅持幫助你的心,就這樣形成了個矛盾體。 心理學家認為,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順從性人格很可能轉變為攻擊型人格,做出一些偏激的反社會行為。比如,犯罪。那些表面上看著老實、唯唯諾諾、一言不發的人,很可能在轉眼間就成為殺人犯、暴徒、兇手。并且,心理學家指出,長時間壓抑內心想法可能導致個體發展成抑郁癥。“雪莉”事件的發生,讓大家重新認識到抑郁癥的恐怖。很多人表面上對你笑嘻嘻,可能背地里在計劃著怎么自殺。當鼓起勇氣向別人說自己對生活有心無力,別人卻認為你開始矯情,怕別人不理解的話語更重傷自己,便會封閉自己,可能還會造成自己或別人無法挽回的后果。 如何改善? 如何改變呢?首先是勇于向別人開口,不要怕麻煩別人,你的麻煩對于別人來說只是隨手的小事,你不會因此少些什么,你們之間的關系也不會有什么改變,不要把麻煩別人看的那么麻煩,適當的麻煩別人可以促進關系的發展,想得太多就如做白日夢,沒發生的事都是假的。 邁出自己的第一步是很艱難,但勇于做出這一舉動,就成功了一大步,你會發現一切的發生都是那么理所當然,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也沒有當初內心的無比糾結,你也可以因為求助,減輕自己的壓力,緩解自己的情緒,讓內心得以平衡,更有利于自我的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