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一個項目可分為四步:
1.清晰定位項目目標(O);
與企業一樣,一個項目在成立或創建之初就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
2.明確項目生產的產品、服務或提供給客戶的可交付成果(KR);
項目目標確定后,就要分析實現這個目標要做的工作或者是衡量目標完成的標準
3.確保覆蓋100%的工作;
項目范圍要確保能覆蓋到完成這個項目所需做的所有工作
4.進一步細化1和2的每一項,使其形成順序的邏輯子組,直到工作要素的復雜性和成本花費成為可計劃和可控制的管理單元。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項目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及完成時間,相同或不同部門的工作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確定的完成時間,都可以作為一個項目進行管理。
工作分解
劃分項目只是確定每個部門或團隊的工作范圍,但是部門或團隊每個成員的工作如何安排、怎樣才能確保所有工作都能責任到人是部門或團隊負責人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對項目進行拆解分配的時候會用到項目管理常用的任務分解方法-工作分解結構(WBS)。工作分解結構就是指以可交付成果為導向對項目要素進行的分組,它歸納和定義了項目的整個工作范圍,每下降一層代表對項目工作的更詳細定義。
在使用WBS進行工作分解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遵循MECE原則
即在工作分解時,做到不遺漏、不重復,分解后的工作相互獨立,且粒度足夠細,不能再進一步分解;
2.遵循SMART原則
即工作的分解要具體(Specific)、可量化(Measurable)、可實現(Attainable)、相關性(Relevant)、時限性(Time-bound),每項工作都必須要有部門和人負責,必須要有主要負責人,另外,工作分配要具體到個人而不是分配給小組。
3.可視化原則
可以分層看到每一項細化的工作,方便項目中每個成員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圍與目標;
4.任務的粒度要足夠細,能方便的應用工期、質量、成本等手段;
5.分解層次不宜過多,以四至六層為宜,最低層次的工作單元成本不宜過高,工期不宜過長;
只是,理論與實踐總是有差距的,清楚工作分解的思路及原則是一回事,真正將工作分解清晰又是一回事。在這里給大家一點小建議:在實際的工作分解中,如果沒有理清工作順序、思路,可以把原來的一個活進行分解,越分解工作內容越清楚,當把工作分解到一定大小時,就能將工作落實到負責這工作的人身上,而通過拆分不同層面、不同顆粒度,就可以更好的把工作關聯起來。
總結一下,無論是將項目與目標對應劃分三個級別,還是對單個項目的工作分解,最終都是要將工作細化明確責任,從而達到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節約企業成本的目的,這也是企業要進行項目化管理的原因。CORNERSTONE 提供了包括任務/需求/測試管理、迭代規劃、缺陷追蹤、報表統計、團隊協作、WIKI、共享文件和日歷等功能模塊,20人以下團隊可免費使用,點擊即可免費注冊CORNERSTONE。